全部文章,  原生家庭,  教養子女

兩個父親的故事

周日是父親節,在此分享兩個父親的故事。父親甲是一名中產人士,其6歲兒子剛升讀小一,容易出現情緒問題,並常在家發脾氣,需要接受兒童遊戲治療。我了解到父親也是容易爆發憤怒情緒的人。有一次他見到兒子在發脾氣,二話不說便一手把兒子的腳掀起,把身軀瘦小的他扔到沙發上,以制止他的情緒。父親甲理直氣壯地說︰「他(兒子)可以發脾氣,為何我不可以?」

父親乙也是一名中產人士,其5歲女兒也愛發脾氣,同樣需要接受兒童遊戲治療。父親乙發現女兒常發脾氣的模式與自己有點相似,因而驚覺以往自己一直都以嚴厲的責罵方法對待女兒。經檢討後,他收斂了自己的脾氣,停止喝罵女兒。他自覺不懂得與女兒相處,便虛心地報讀不同的親子教養課程,最近更學習親子遊戲治療,進一步改善與女兒的關係。

兩名父親的背景相似,最初都是脾氣暴躁之人,親子關係也不好。但父親乙卻能夠發現自己暴躁的脾氣成為了女兒的壞榜樣,最後更意識到,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及一個開心的原生家庭給女兒成長是最重要。他透露,自己都是成長在一個充滿謾罵聲的家庭,所以不想女兒在一個充滿壓力及不開心的家庭中成長。

很多時我們的性情都是受着原生家庭影響,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會把這些情緒複製至自己的新家庭中,不期然地影響着下一代。但我們如能冷靜思考及認識自己的原生家庭,便可以選擇是否仍要複製,或是把原生家庭帶下來的壞影響加以調整,不再禍延下一代,就好像父親乙一樣。

父母二人在家庭中有着舉足輕重的領導地位,尤其是身為家庭之首的父親,更是可以決定營造一個怎樣的家庭讓孩子成長,而不是由孩子來領導着整個家庭。孩子出生前,大概從沒有人教導過你如何做一個父親,但在孩子不斷成長的期間,你確實有需要從經驗中學習做一個稱職的父親。

蘇美儀

(本中心輔導員)

文章分類:

全部文章 / 互動關係 / 人際關係界線 / 原生家庭 / 哀傷適應 / 婚姻關係 / 婚姻離異 / 情感割斷 / 情感融合與分離 / 情緒健康 / 晚年生活 / 父親角色 / 理性思維 / 理財教育 / 教養子女 / 自我區分 / 衝突處理 / 跨代影響

最新消息

由即日起,本中心已停止接受新的輔導個案申請,而輔導服務也將會在2023年12月31日後結束。

本中心為過去25年在區內的服務感恩,也衷心多謝各街坊鄰舍們多年來的支持。現在中心服務暫告一段落,宣道會北角堂仍會繼續以不同形式及活動服務鄰舍。

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